破解大学教师角色异化:“自身关怀者”的主体性澄明与交往实践
王立平,侯长林
摘要:大学教师角色是个体意愿与社会期待互动共融下的行为模式,具有同构性。制度的规约、技术的规训增强了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让大学教师个体意愿与社会期待出现冲突,遮蔽了大学教师对自身的本体追问。“自身关怀者”是坚守主体性、心怀他者性、追求交往性的人,具有基于自身且面向他者的治理技术和能力,为大学教师角色的同构奠定了理论前提。大学教师“自身关怀者”角色作为职业与志业的统一体,应然地表征出促进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知行合一、助力大学教学学生中心理念深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等价值意蕴。然而,因外部主体权力的过度扩张,大学教师角色面临主体性遮蔽、平等性消解、交往性弱化等异化困境,致使个体权力空间被挤压,个人精神世界被规训。为此,需从“厘清教师角色边界性,彰显主体在场”“强化师生关系平等性,呈现他者面向”“注重话语互动实践性,突显交往行动”等交往实践理路出发,实现自身与他者的共鸣,促使大学教师真正成为“自身关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