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绘就宏伟蓝图。重庆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重庆教育发展实际,把党的教育方针精准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让我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同时更深感使命在身、重任在肩。我们将按照“十五五”期间“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策部署要求,锚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聚焦教育强市“158N”建设体系架构,科学谋划好“十五五”重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我们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强化目标导向,着力实现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强化问题导向,着力突破瓶颈堵点,补强短板弱项;强化质量导向,形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强化改革导向,着力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强化民生导向,解决好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提升群众教育获得感,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渝中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再动员再部署。渝中区将秉承“人文渝中 尚品教育”理念,坚持“学以铸魂、谋以定向、行以见效”三大路径,高质量编制教育发展“十五五”规划,迭代优化教育强区建设“168N”体系架构,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造更优质的“15分钟高品质教育服务圈”,深化10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建设,培塑更新质的“教育综合改革先行范例”,构筑全生命周期高质量教育体系。
长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周剑谈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等部署,为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接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提供了指南针。长寿区教育系统依托“长寿教育大讲堂”开展专题学习,对照“十五五”教育规划目标梳理重点攻坚任务;通过思政课教师主题宣讲、国旗下讲话等让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将全会部署与“双创”工作一体推进,把全会蓝图转化为长寿教育惠民的生动实践。
江津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曾祥敏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部署为江津教育强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全区将以“15811”教育强区体系为抓手,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大力实施中考及教师教育改革试点;强化数字赋能,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夯实职业教育出海新融合工程,聚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坚持教育的人民属性,牢守校园安全底线,努力办好江津人民满意的教育。
永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具荣海表示,作为重庆城市副中心,永川区将聚力由大变强,开启现代化教育强区新征程,以做强教育六大特质牵引系统重塑;聚力由点及面,跑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速度,加快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聚力由量到质,打造转型期职教发展升级版,提升职教对人口变化的适应力、对人才需求的适配度。
巫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曾武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为基层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巫山县将继续紧扣教育强市建设“158N”体系架构,科学编制教育发展“十五五”规划,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扩优提质步伐,为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建设提供教育支撑。
万盛经开区党工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陈永禄谈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在全区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万盛经开区将紧扣教育现代化“12345”发展框架,以党建“五双”工程为引领,持续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八大专项行动,聚力抓好“双创”工作冲刺国家验收,不断夯实“学在万盛”惠民底色。
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徐爽表示,全会精神为高校治理注入“制度动能”,每一项制度探索都推动“治理效能提升”,在“十五五”的机遇与挑战中,我们将以“青言青语”解码制度密码,用校园实践诠释治理智慧,让青年学子在制度自信中成长为“中国之治”生力军。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易鹏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署。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将抢抓发展机遇,全面增强创新能力,锚定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更好服务于数字中国建设。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兰桂萍谈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面对多元社会思潮激荡交融交锋,思政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贯穿理论阐释全过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帮助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重庆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代劲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新工科2.0”建设为牵引,提升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人才基础。
重庆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蔡晓禹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等重大部署,为高校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学校将紧扣交通强国战略等国家需求,充分发挥“大交通”特色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专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关键抓手,打造核心竞争力。学校将科学谋划“十五五”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交通运输行业及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朝龙谈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的“十五五”宏伟蓝图,令人深受鼓舞。学院将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潜心攻关,勇攀科研高峰,主动服务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张伟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十五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蓝图,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践行“1235”发展思路,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在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进程中持续谱写重电新篇章,在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创造重电新辉煌。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罗勇谈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十五五”新蓝图,目标明确、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密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目标,坚持党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办学能力,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交出更为优异的职教答卷。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教师张郭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高质量发展,明确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作为装备制造大类教师,我将紧跟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以技能竞赛为依托,联合企业开发实训项目,推行“赛—学—训”一体化模式,着力培育能工巧匠,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英语教师雷娅谈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论述,让一线职教教师深受鼓舞。我将致力于通过“用知识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引导他们成为既精通专业技能,又具备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
合川中学党委书记傅林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内涵丰富、催人奋进。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百年教育传承的学府,学校将继续秉承其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大局,高质量编制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渝北区笃信实验学校支部书记、校长秦纪梅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擘画了清晰路径、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将秉持“相信每一位,成全每一位”的办学理念,持续深耕课堂主阵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应用,着力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深化家校社协同,共建清朗育人生态;依托校园足球、中医药文化等特色课程,实现以文化人、以体育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强化科学教育与创新素养培育,推进跨学科教学,落实“动手、动脑、动心”三重境界,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人才根基。
重庆南开大学城第三中学校教师曾美表示,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后,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有了更深体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期待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能进一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同时,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应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和健康人格,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重庆教育,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