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着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 建设智慧环保产业学院

2023-07-20 admin 520

长江师范学院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融合科技智慧,创造绿色未来”为发展理念,面向重庆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对接生态环保产业智慧化发展新趋势,建设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企业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研究院所共建共管共享的智慧环保产业学院,推动形成教育、科技与产业深度互动的新格局、新生态,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路径和示范。

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学校顶层布局,各部门协调,创新产业学院运行机制体制,充分调动校内校外的积极性。一是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打破校内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壁垒,建立健全交叉学科协调机构、学科交叉平台建设及管理机制、资源流动机制及绩效评价机制等,激发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如跨院系授课管理办法、跨院系授课评课管理办法、多学院主体教学资源成果认定管理办法、跨院系平台建设管理细则等;二是完善校企(协、研)六大协同机制,即培养方案协同制订、培养平台协同建设、课程资源协同开发、师资队伍协同培育、产业技术协同研发、实习就业协同服务等机制,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或多赢,如校企合作科技攻关管理办法、校企共建平台管理办法、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行业导师管理办法等。

双向五维,确立产业学院建设路径。通过产业学院建设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双向五维”建设新路径。“双向”即双向协同,是指产业学院建设的各主体间的双向协同互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校内不同学科专业间的双向协同,二是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双向协同。“五维”即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协同体制机制建设等五个维度一体化建设。通过校内共建学院间、校外共建单位间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发展新路径。该探索与实践在全国第二届现代产业学院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年会上进行了主题报告,示范效果明显。

学科交叉,打造智慧环保专业特色。结合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应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学校现有学科为基础,不同学科交叉协同升级改造环境科学与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开设微专业,并进行科创班试点,共同打造智慧环保特色,构建了“2+2+1”的智慧环保专业群。一是修订了环境科学与环境生态工程2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优化课程体系,开设智慧环保类课程模块;二是根据环保产业需求,增设了智慧环保技术与应用、碳排放管理2个微专业;三是进行科创班人才培养试点,突破以专业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分类界限、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范式改革。同时,靶向培养智慧环保专业师资队伍,构建智慧环保研发平台,合作共建智慧环保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充分彰显环保人才培养的智慧化特色。

校企协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校企协研五环节四要素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学校所在区域的环保产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与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研究院所之间的“校企协研”合作共建关系,校企协研各方共同提供师资、平台、资源和项目等4个要素,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创新创业、毕业设计等5个育人环节。保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证企业资源充分带入课堂,保证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融入教学团队,从而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无缝衔接。目前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实验类教材6本,已出版2本,编写智慧环保类云教材2本,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建设项目2项,

立足需求,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加入中国生态环境产业联盟,了解环保行业产业技术需求,与多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了协同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成立了面向行业企业的智慧环保产业技术服务中心。针对行业企业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组建联合攻关课题组开展科技攻关,在森林松材线虫病遥感监测、磷石膏固废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12项, 面向地方的环保服务与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一项品牌,受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表彰,被学习强国、人民网、华龙网等多家媒体报道90余次。

长江师范学院,2023-07-20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