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 新文科引领国际传播新方向

2023-09-07 admin 370

3.jpg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影视产业学院连续三年与市政府外办联合打造重庆青年电影展“拉美精粹”单元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四川外国语大学创新布局国际影视产业学院暨西部影视译制中心,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通过影视国际传播的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高端传播人才培养,开辟影视国际传播新路径。

师资优化:双师双能新模式

2021年,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佳左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政企校三方联动,依托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西班牙语等三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共同打造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影视产业学院暨西部影视译制中心。

如何充分联动政企校三方,让创新机制“动”起来、“活”起来?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第一要义。

一方面,学院对现有师资进行优化组合和资源再配置,提倡外语教师和影视专业教师相结合;其次,加强引进外语水平高,且有影视相关知识背景的老师,尤其是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老师,盘活现有双语师资资源;积极组织双语培训、创新开展课程研讨,采用“强弱结对子”的方式,实施双语教师共同研课以及传、帮、带。

与此同时,学院不断优化影视国际传播教师的引进机制,重点开展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优秀教师的引进工作,依托“新文科”项目强化育人机制,坚持开展教师学历提升、国内外培养、实践和素质能力提升培养等。

当前,学院通过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由企业教师、学校教师和具有企业背景的专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一体两翼新策略

如何充分发挥专业与产业优势,真正推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同向同行?

国际影视产业学院的破解之道,是以“三全育人”以及“新文科建设”为指导思想,坚持“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平台打造提升人才创新实践能力。

 

针对国际影视相关领域年轻化、跨学科、重实务的特性,学院以行业岗位标准及国际化体系为依托,积极与国际化媒体机构合作建设课程,根据人才市场的实时需求优化重构培养方案,促进课程建设与行业需求的紧密接轨,实现“入主流、上台阶、创特色、出人才”的育人目标。

与此同时,学院围绕“国际视野、复合融通、理实并重”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社会和媒介变迁新形势对智能视听产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形成了“五维融合”的影视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夯实课程思政全覆盖的思政融合、强调知识汲取的跨学科融合、凸显外语特色的国际化融合、强化实践育人的双课堂融合,以及践行服务社会的产学研融合。

国际影视相关专业采取特色项目式教学组织形式,搭建基于产学合作的国际影视创作人才学习型平台,以“模块化”的项目制教学为产研基础,让第一课堂教学、产学创作、成果转化三方面协同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平台:全球影像新窗口

当前,国际影视产业学院已逐渐完善认知传播研究中心、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三个科研中心的硬件建设,打造专业教授工作室3个,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1个;建成央地共建“传播与艺术综合实验中心”、央地共建“舆情监测与区域形象传播研究实训中心”、西部地区“多语种新闻传播学科文献资料中心”等教学实践平台,打造起现代化的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技能实验基地。

在硬件搭建的基础上,学院积极探索对外传播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立国际影视产业学院,申报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专业,鼓励本科生辅修国家紧缺的小语种专业,进行“专业+小语种”的交叉培养;与境外多所高校建立留学、访学和交换生项目,并拓展联合利华、ONESHOW、电通、GTB等国际企业资源,为学生搭建海外实习就业平台。

综合贡献:中国故事新篇章

目前,该产业学院已与拉美11个国家电视台签订了供给协议,播出我国优质影视作品,完成《《李小龙传奇》《父母爱情》《推拿》等多语纪录片及电视剧的海外投放,2023年,还将启动在拉美国家主流媒体开设“电视中国时段”等对外合作项目。

一系列的创新探索,让新文科背景下的国际影视产业学院建设步伐稳健、前路清晰,既开辟了国际影视传播人才培养的全新路径,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小寒

来源:重庆日报,2023-09-06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