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发布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该榜单于2019年首次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Career-long Impact)”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Single-year Impact)”两大部分,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通过基于其论文引用数、h因子、合著者修正的hm因子、单独或第一作者的文章引用数等综合参数,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涵盖22个领域和174个子领域。其中,“终身影响力”榜单统计科学家职业生涯期间的综合表现,“年度影响力”榜单则聚焦上一年度的学术影响力。
2025年榜单显示,重庆大学共有126位学者进入“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入围人数排在内地高校第23名;309位学者入选“2025年年度影响力榜单”,入围人数排在内地高校第20名;总入榜人数为435人次,排在内地高校第21名。
与历史数据相比,重庆大学在“终身影响力”榜单和“年度影响力”榜单的入围学者数量均大幅上升,“年度影响力”榜单入围学者从2019年的33人提升到309人;与2024年榜单相比,增幅为24.60%;“终身影响力”榜单入围学者数从2019年的12人上升到126人,与2024年榜单相比,涨幅约为17.76%。
(来源:重庆大学,2025-09-19)
2025年9月20日至21日,第四届“寻是杯”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在西安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由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管理系王歌老师、田俊峰老师指导,龙彦江老师带队,2022级及2023级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柳田宇、望敉荣和李子慕组成的参赛团队,从全国100支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实现了在该项赛事中的新突破。
(来源:重庆大学,2025-09-21)
日前,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在黑龙江大学圆满结束。学校园艺园林学院师生在大赛风景园林赛道斩获佳绩,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本次大赛共报名8145支团队,提交有效作品7339件,其中风景园林赛道264件。经大赛专家委员会评审并报组委会审议通过,评选风景园林赛道一等奖7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38个。据悉,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国家级赛事。大赛通过全面呈现、传播“美丽中国”新时代风貌,提高研究生创新与设计实践能力,向世界积极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西南大学,2025-09-22)
9月19日,西南政法大学召开全校发展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主动谋划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与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大局,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党委书记樊伟发表讲话,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教育发展的殷殷嘱托,担时代之重任,筑发展之高地,谋西政之新篇,矢志攻坚创一流。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2025-09-19)
近日,由重庆医科大学李华兵教授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南方医科大学、苏州依科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吉泰依科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佰芮慷(广州)细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9家单位联合申报的“高质量细胞培养关键材料国产化研发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已获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项目总经费达2110万元。
该项目直面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细胞培养关键材料方面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整合了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领域头部企业的优势资源,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覆盖。项目将系统开展国际标准胎牛血清、人血小板裂解液血清替代物、免疫细胞化学成分限定培养基及高性能微载体等关键细胞培养材料的研发,深入揭示其关键组分与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建立细胞培养国产材料稳定可控的工艺体系与应用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将为基因编辑、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的临床转化与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支撑,对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保障生物医药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2025-10-09)
9月17日上午,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出席并宣布开幕。此次论坛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聚焦“跨越江海文明互鉴”主题,共话文明传承、共促文化交流,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的常云平、刘俊男、袁艳玲、胡传东、张云耀、张军以等十余位专家参加论坛。
9月17日至9月19日,应主办方邀请,历史与社会学院刘俊男教授参加了长江文化探访活动。期间,刘俊男教授参加了中外专家交流对话活动、世界大河歌会,参观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白帝城、神女峰等长江自然与文化景观,并于9月18日下午主持小组学术交流会,发表了题为《从长江流域寻找中国较早的文明》的学术演讲。
9月18日,2025长江文明论坛“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举行,历史与社会学院邹后曦、武仙竹、陈君、杨诗雨参加会议。武仙竹教授以《龙骨坡遗址在欧亚大陆人类探源中的重要坐标价值》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重庆日报》对学术报告主旨作了报道。在此次长江文明论坛上,我校专家学者充分展现了在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化大河文明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展示了历史、考古、旅游等学科专业在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等方面的优势。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2025-09-18)
9月24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在黑龙江大学圆满落幕。在学校研究生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积极宣传和组织下,学校研究生积极参与比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7项的优异成绩,其中学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4级智慧建筑系研究生彭泓源、合肥工业大学常文清(指导教师:刘亚南)共同完成的《岩壁集市》从8145支团队中脱颖而出,在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中首次斩获全国一等奖,实现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刘亚南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2025-09-29)
日前,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在长春理工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学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凌发令荣获全国一等奖,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崔太平、赵宇荣获全国二等奖,集成电路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教师王鑫荣获全国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本次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被列入“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清单”,是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赛事。据悉,本届大赛于4月启动,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来自197所高校的选手参加了华东、华西、华南和华北四个赛区比赛,273名教师入围全国总决赛,最终产生一等奖57名、二等奖85名、三等奖131名,竞赛规模与影响力创历年新高。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2025-09-26)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爱思唯尔数据库( Elsevier Data Repository )发布了2025年度《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根据“终身科学影响力”和“年度科学影响力”遴选出世界排名前 2% 的科学家,学校再创新高,12位学者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47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2025-09-23)
2025年9月19日--20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科德杯”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州举办。本届大赛吸引包括浙江大学等44所双一流高校在内的137所高校,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世界500强在内的400余家企业参加。通过区域赛选拔,全国143项作品入围总决赛,在全国总决赛中历经两轮答辩和评审,最终评选出特等奖4项、一等奖48项、二等奖57项。机械工程学院夏利红老师团队参赛作品《行业引领、项目贯通、数智驱动:“智能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课程建设与创新》获一等奖。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2025-09-22)
9月19日至21日,第十六届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等单位协作指导,北京市环亚青年交流发展基金会和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大会主题为“构筑可持续的明天”(Building a Sustainable Tomorrow),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和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海内外五十多所高校的70余名选手参加。
学校Model APEC协会选派的6名选手在总决赛中表现出色,俄语学院的尹乙力同学获“杰出代表奖”,英语学院的李玥妍同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兰乾立同学获“最佳合作提案奖”,英语学院吴牧遥同学、肖飞燕同学和李星仪同学获得“全国百强优秀奖”。国际关系学院张国玺、葛静静两位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学校被授予“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荣誉称号。
(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2025-09-25)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举办。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每十年一届,本次大会是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大会,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参会。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大会期间,学校举办了《生态共生:艺术参与生物圈未来》主题展,该展览由“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指导、四川美术学院策划实施,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认可,作为大会期间唯一的生态艺术专题展,在杭州主会场呈现。学校党委书记唐青阳,重庆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黎万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以及陈建伟、彭兆荣等多位国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出席展览开幕式。
在展览开幕式上,唐青阳介绍了《生态共生:艺术参与生物圈未来》展的具体情况。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双重命题,明确提出“以生态艺术为战略支点”,率先探索构建高等艺术教育绿色转型新范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生态艺术工作:举办“生态艺术高峰论坛”,汇聚多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发起成立“中国高校生态艺术联盟”,搭建跨校协同创新平台;聘请多位“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的专家担任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顾问,为生态艺术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与战略指引;组织开展了“生态艺术大师创作营”与研究生生态主题工作坊,推动艺术实践深度进入自然保护地一线现场;持续推进学术成果出版等。他谈到,本次展览既是学校阶段性实践的亮相,也是持续协作与深入对话的新起点。
(来源:四川美术学院,2025-09-24)
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公布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结果,学校共有7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立项总数持续增加,位居重庆市市属高校前列。
本次立项包含规划基金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并实现两项重要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和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各立项1项,均属学校首次获批。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为本年度重庆市高校中唯一立项的项目,充分彰显了学校在该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与扎实基础。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2025-09-26)
近日,学校管理学院青年教师马大来教授与研究生颜银等联合撰写的科研成果《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of Water-Energy-Food Globally》被国际能源经济领域的顶级期刊《Energy Economics》(EE)录用并在线发表。
《Energy Economics》是国际能源经济领域的权威期刊,属于ABS三星期刊,同时在JCR与中科院分区中均被列为SSCI一区(TOP期刊)。该刊2025年影响因子达14.2,在全球597本经济与商业类别SSCI期刊中位列第一,在学术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2025-09-30)
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全国顶尖技能人才的盛会上,学校学子不负众望、勇创佳绩,代表重庆市参赛的土木水利专业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2023级研究生罗宇、艺术与科技专业2023级本科生蒋运汉,凭借精湛技艺和顽强拼搏,分别荣获数字建造项目金奖和油漆与装饰项目优胜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来源:重庆科技大学,2025-09-25)
9月24日,第五届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在沈阳市智能网联大厦圆满落幕。学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首次参赛即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功能型无人车挑战赛中凭借全场唯一满分成绩勇夺一等奖,并在车城融合AI大模型挑战赛中荣获三等奖。
挑战赛作为大会亮点,设置了功能型无人车、车城融合组合辅助驾驶、车城融合AI大模型三大赛道,吸引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队伍同场竞技。赛事覆盖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环节,竞争激烈,集中展现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推动了“车路云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重庆科技大学,2025-09-26)
9月27日,第八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湖南长沙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举行。学校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出色的实践技能,在总决赛现场答辩环节中脱颖而出,获国家级奖项4项。其中,周丁老师荣获空间设计组一等奖。同时,尹丹老师荣获视觉传达组二等奖,向燕老师荣获艺术科技融合组二等奖,李微老师荣获影视艺术组三等奖。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2025-09-29)
近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发布《关于中华文化优秀课程多语种数字化全球传播计划专家审核通过团队名单的通知》,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陈静老师团队成功入选,是重庆高校入选国家团队的两支团队之一。
该计划自2025年7月启动以来,共吸引全国各高校提交3200余份申报材料,最终有121支团队成功入围。
(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25-09-29)
近日,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大中小学法治重庆市级比赛获奖结果公布。由学院陈默、孟令战、陆俊龙老师指导,刘田田、张家城、李佳璐等同学完成的作品《“宪成”的“民谣”》荣获高校组一等奖;由高啸原、李亚南老师指导,隆霄易、杨燕慈、陆语山等同学完成的作品《友谊的陷阱》荣获高校组二等奖;由黄鑫、王喆老师指导,何佳蔓、虞耀进、郭思汗等同学完成的作品《警徽下的宪法之光》荣获高校组三等奖。
本次比赛学院高度重视,围绕“教学研练战”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赛,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法治素养,营造学院师生崇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来源:重庆警察学院,2025-09-19)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巩固学校本科教学大讨论阶段性成果,近日,学校在合川A、B校区举办了2025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本次大赛覆盖面广:13个教学单位、40余个专业,共设10个小组,104名教师参赛。规格较高:全体在家校领导、学院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督导委员共50人担任评委,200余位教师参与观摩与服务。赛程完善:经过学院初赛、校级决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2名,三等奖30名。这是学校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显示度最高的一次教学竞赛。
(来源:重庆对外经贸学院,2025-09-28)
为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青年教师数字素养及教育教学水平,8月30日-31日,学校在朝晖楼1401教室开展“师德铸魂·数字赋能”青年教师人智协同素养提升专项研修学校线下工作坊。开班仪式上,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韩锡斌教授致辞,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主任龙阳讲话。此次培训共计49名青年教师参与。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2025-09-28)
9月22日,重庆移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揭牌仪式暨首期“卓越人才班”开学典礼举行。未来技术学院的成立,是学校在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为培养引领未来的新型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搭建了全新平台。
未来技术学院作为重庆移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的重大举措,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顶尖科研力量与重庆市机器人学会的产业资源,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师制与“项目驱动式学习(PBL)”为核心的新型培养模式,设立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机器人及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媒体三大前沿方向,并通过“微专业”认证强化学生复合能力。学院以培养“适应未来、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为使命,致力于打造融科研、教学与产业应用于一体的未来技术教育高地。
(来源:重庆移通学院,2025-09-22)
9月19日至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行。学校代表队不负众望,由选手陈鹏、尹良锐组成的团队在网络安全赛项中勇夺金牌,成功实现了该赛项的“三连冠”,再次彰显了学校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卓越实力。
在竞争激烈的光电技术项目比赛中,学校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学生肖万霖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稳定的现场表现和出色的心理素质,荣获该项目金牌,成功卫冕,保持了学校在该赛项的领先地位。
(来源: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2025-09-24)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国内组圆满落幕。学校代表队发挥出色共斩获金奖4项、银奖8项、铜奖4项,取得学校历史最好成绩,金奖数量和奖牌数均为重庆市参赛院校第一(并列)。
(来源: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5-09-24)
日前,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各赛项比赛圆满落幕。学校续写佳绩,共入围17个赛项,斩获金奖4项、银奖10项、铜奖2项,金奖获奖数量和获奖总数排名均为重庆市高职院校第一。
(来源:重庆工程职院,2025-09-23)
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闭幕,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共设置106个竞赛项目,包括66个世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3个行业部门组建35个代表团参赛,3420名选手参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技能人才竞技的最高舞台,是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的选拔赛场。学校选手代表重庆市参赛美容、社会体育指导(健身)、物流与货运代理3个项目。
经过激烈角逐,学校学生姚苗苗获得美容项目金牌、教师刘玉琳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健身)项目银牌、学生赵佩涵获得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优胜奖,同时姚苗苗成功入选对应项目的国家集训队,成为未来冲击更高技能赛事的“中坚力量”。
(来源:重庆城管职院,2025-09-25)
本期编辑:王光明 ,审稿:余志祥 刘颖
投稿信箱:w2011g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