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重庆大学“AI赋能 智启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主题活动季启动会在A区主教学楼504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各学院组织分会场线上参会。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重庆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张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本科生院党委书记李楠主持。
会议发布了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分享了学校在AI赋能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启动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变革大讨论等六大主题活动。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重庆大学着力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场景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生态,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深层次变革。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学校在教育教学数字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2.0
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科生院牵头组织全校多领域专家团队,共同精心打造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该门课程即将面向全校开放,且作为一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旨在普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思维。课程融入了60余个AI应用场景,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泛在化、智慧化的学习场景,并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色与学习目标,设计了丰富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2.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持续深化课程建设,通过构建“3+L+X”课程体系,践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今年,学校设立AI课程建设专项,支持各学院以“AI+课程”及“专业+AI”形式建设课程(群),鼓励教师将AI工具引入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探索AI+多场景应用,利用AI技术设计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评价、进行学情分析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科生院组织学生代表参与课程改革论证,将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课程成果检验标准之一,作为专家评价的重要补充。
3.实施“教师数智素养浸润计划”
为引导教师利用人工智能精准教学和减负增效,学校持续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能力培训,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素养提升途径。自2024年底以来,教师发展中心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了“AI赋能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专题培训、DeepSeek高校教师专场培训、线下工作坊等,累计培训教师1400余人次,为教师系统掌握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生成、课程建设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探索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提供支持服务。
4.优质资源向数字教材转化
学校积极推动教材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设立“高校工科教材研究基地”。立项支持优秀一线教师出版“经典传承课堂”数字课程。利用国家级一流课程优质资源,规划出版一流课程数字系列教材,并持续推进数字教材建设项目,2024年立项了30个重点建设项目。
5.课堂教学质量智慧评价系统
该系统依托智慧教室,能实现教师教学数据、学生行为数据、学习成果数据、教学环境数据等多维度分析,对课堂教学过程建立多模态的智能评价体系,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教学资源分配和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管理。
6.助力管理工作智慧升级
AI+招生咨询
学校将DeepSeek接入智能招生问答系统,该系统支持多轮对话,能准确识别咨询意图,读懂咨询者的情绪,提供更连贯、更贴心、更精确的解答,并根据不同场景灵活调整回复语气、给予合理建议。
AI+课程平台
学校智慧课程平台已全面接入DeepSeek R1满血版。平台集成AI功能,支持辅助教学、题目建设、作业批改、知识图谱构建、智能问答等多个应用场景,从“智能助教、智能助学、智能助管”三个维度赋能课程教学与管理全流程。
AI+教务管理
智慧教务平台以大模型为基础,开发面向师生的AI问答机器人,提供更智能的教务服务;支持语音识别和语音输入功能,实现更便捷的交互体验;为学生提供智能数据生成、智能政策咨询、智能学习建议等服务,带来更贴心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文:粟萤子、邢慧慧)
重庆大学本科生院,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