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思政课程体系化建设 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2023-07-13 admin 410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殷殷嘱托,为进一步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校开辟探索铸魂育人新方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举全校之力办好“大思政课”,以思政课程群建设为抓手构建大思政格局。学校党政齐抓共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落实,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逐步构建起特色突出、体系完备的“一体两翼三元”思政课程体系,走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新路径。

着眼理想信念铸魂 先行先试探路思政课程群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中,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更新迭代,高校思政课程如何才能紧跟时代脚步?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矢志践行的思政课程,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2016年起,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前瞻性的设计部署、试点先行的稳步推进,打造具有校本特色、职教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思政课程群。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引领,学校先行尝试在校本特色思政课之外,自主开发素质拓展选修课,将素质拓展选修课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的“三元”文化进行课程构架,提升课程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文化厚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在持续强化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学校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管用”“够用”“好用”为原则,采取“线上线下相联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传统与传承、革命与奋斗、科学与人文、职业与创新、生活与艺术、健康与生态、安全与法律等7个系列开发近100门选择性必修课,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推出15到20门供学生选学,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和示范效应。

为切实提升课程实效,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借助“智慧树”等平台慕课资源开设线上课程;一方面利用馆校合作优质资源开设线下“兴趣班”。

近年来,学校已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素质拓展课程品牌项目,先后与永川区文联、永川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深度合作,打造“校社企合作、教学研展结合”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品牌,建成“剪纸”“核雕”“咏春拳”三个“文艺名家工作室”,促成民间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学徒制”教学。通过建立工作室特色网站、学生作品参展以及与文化企业联合,推进工作室的成果辐射,理实一体的《剪纸主题创作实践》课程入选重庆市“一流课程”。

伴随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深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政策层面实现了从“配料”“配菜”到“主菜”的华丽转身,学校由此开启了新一轮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坚守本色强化底色 创新“三式课程”校本特色思政课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作为,在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体系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育人特点,分析梳理自身基础与优劣势基础上,研究探索出“活页式”“拼盘式”“专项式”课程开发模式,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学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摸索出“活页式”课程建设模式,以统一的课程核心理念和育人目标为“活页圈”,串联起一系列开放式的“课程集”。例如学校“大国治世”系列课程,不仅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与之相关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还关注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根据各二级学院专业特点,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打造工匠中国、生态中国、创新中国等子课程,精准捕捉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对接点”和“化学反应点”,实现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双向奔赴。

“拼盘式”课程则将若干课程体积短小的“话题性”课程集合,以教师的“特殊性”“亲验性”和“示范性”为首要。学院按照“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终身受用”的总体要求,协同联动学校相关部门和馆校合作单位,采取“1+X”双主持人教学模式,打造“拼盘式”的“魅力城职”特色思政课,不同奋斗领域、不同职业身份、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人生阅历的讲述者“现身说法”,与学生“一期一会”。

“专项式”课程深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五史”教育。以“五史”教育融入思政为专项,积极探索出“双身份、双课堂、双融入、双促进、双运用”的“五双模式”,以思政课教师和“五史”宣讲人的双重身份,打造思政课与五史课相契合的双课堂,着力推进思政理论与五史素材双融入,共同促进五史教育深入和思政课质量提升,让“五史”在全校思政课和其他各类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程中实现“双运用”,构建起“还原历史场景入题”“置身历史事件引思”“剖析历史决策立论”“展示历史成就增信”“勾勒历史过程铸魂”“直面现实问题导行”的六段式课程范式。

至此,学校“三式”课程形成完整体系,既坚守思政本色又贴近职教特色,为思政课程深化提供了范例。

丰富内涵延展深度 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是城职青年在广阔的思政大课堂成长历练的真实写照。

为思政课不断注入鲜活的社会实践素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建设中开发了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联动、理论与实践贯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协同各二级学院共同打造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共同建设、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共同推进、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联动的“三双”实践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着力打造“实践教学品牌”。

校内,学校投资建成“梦想·精神·道路”多功能思政教育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馆,联动校史馆等校园文化资源以及中餐、茶艺、电子商务、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专业实训基地作为思政课校内实践基地。

校外,学校与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永川区文联、区民艺馆、区人民检察院“莎姐”法治教育基地等周边育人资源丰富的文化单位、专业馆所、民间组织等建立合作,统筹多方资源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积极接洽红色教育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开展跨地域合作,丰富网上试听资源。

“精神长征”和“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的两块亮眼品牌。“精神长征”包括“红色之旅”“花香蔓漫”“春风化雨”三大篇章,定期组织学生到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体验教学,围绕“革命之花”映山红等开展主题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进历史、走进社会、服务社会、感恩社会主题实践活动。“行走课堂”则是“开门办思政课”,将课堂延展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当中。

此外,学校以展览、汇报、展演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实践展示的舞台,展示学生实践教学作品以及大实践育人成果。例如“红色之旅”实践教学活动汇报、“红色匠心”专栏、“学生讲重庆红色故事展演暨寻找红岩发声人”活动等。

“一体”引航 “两翼”突破 “三元”奠基 体系化思政课程群铸魂育人

校本特色思政课和思政课实践课程的“两翼”齐飞,不断推进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设计中,在“两翼”之外,还有“一体”(即思政课核心课程群为主体),和(“三元”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基),由此,才构成了真正的“一体两翼三元”思政课程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体系中,“三元”不是“一体”“两翼”之外的具体课程类型,而是需要全面深入贯穿于“一体”“两翼”所有课程中最核心最内在的思政元素。

在学校看来,“三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魂,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最深度的工作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建设过程中,从而进入学生的头脑和灵魂中。

将“三元”文化贯穿于“一体两翼”之中,学校开设了专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总体针对“三元”文化深入教育的课程以及相关实践课程,推动“一元”重点融入和“三元”全面融入和相结合。

“一体两翼三元”恰如一架飞机的机身、机翼和制造飞行器最基础的原材料,共同构成以思政课程群铸魂育人的完整体系。

来源:重庆日报,2023-07-04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