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吹响“强师”号角 稳固职教根基

2023-01-12 admin 657

1.jpg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师。

作为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示范品牌学校的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重庆水电职院”),顺时而变、乘势而上,打出一套“强师”组合拳,将教师队伍发展作为学校党政“固本强基、提档升级”发展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定向发力、精准施策,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筑牢职业教育根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学谋篇布局 找准师资建设支撑点

20221216日,重庆水电职院水利工程学院雷伟丽、王晓琴、徐义萍、贺婷婷4名教师(团队)在高职专业技能课程的比赛中荣获国家级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实现学校竞赛重大突破。

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重庆水电职院多年全力打造优质师资的结果。

一直以来,重庆水电职院着眼于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持续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搭建宽松和谐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培育浓郁的“四心”(安心、热心、舒心、静心)教师发展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为探索具有重庆水电职院特色的教师发展模式,学校精心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成立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教务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健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机构。

先后出台《教师发展中心管理办法》《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师管理办法》《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咨询管理办法》《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制度。一份提纲挈领的文件为学校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四梁八柱”,也使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朝着更加体系化与系统化的方向迈进。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构建起了“153”教师发展模式,即功能完善的教师发展软硬件平台,为教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支撑和保障;健全的师德师风、双师培养、教学竞技、业绩评价、职称晋升的制度机制,明确各级各类教师成长奋斗的目标,发挥制度机制指挥棒作用;常态化的专兼职教师师德师风培养、职业素质成长和职业能力提升工程,为教师成长规划了“路线图”。

在一系列制度的保障下,重庆水电职院教师培养层次与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从注重规模走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14人,骨干教师12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 90%以上,其中水利部双师型教师、职教新星、职教名师等43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构建竞赛机制 打造教师培养新引擎

数据显示,近3年来,重庆水电职院教师累计获得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重庆市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学校的师资力量之强大足以从中窥见了。

在重庆水电职院,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了一项日常教学的常态化工作。

一直以来,为了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竞赛的积极性,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原则,学校不断建立健全校、市、国家级三级竞赛机制,遴选优秀团队、培育优秀作品参加竞赛,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能力比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性途径,有利于检验教师的综合水平。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院长任组长,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分管负责人、二级学院院长及分管教学副院长为成员,为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组织、服务和保障工作,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赛期间,学校还组建教师教学能力指导专家库,以1:11:N、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培训,聘请国赛一等奖获奖选手、国赛评委对教师进行指导。

这样的备赛经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全面掌握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促使教师从中锤炼业务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并将参赛收获运用于日常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三级竞赛机制的推动下,学校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教师在各项赛事中脱颖而出,为“双师型”教师的构建营造的良好的环境。

教师贺婷婷主持上百余项给排水工程设计,多次获得教学类比赛奖项,其中微课比赛市级二等奖一项,市级三等奖一项;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一等奖一项、市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雷伟丽,先后获得2020年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20年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21年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22年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等成绩……

“功在平时,贵在积淀。作为教师,要将教学能力比赛作为提升自身实力的‘跳板’,激发自身的潜力,才能借助比赛活动获得教学的收获与成长。”雷伟丽说。

如今,全校专任教师全员主动参加校级竞赛,将比赛要求和比赛内容巧妙融入对应课程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设计,更好地实施教学,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水利电力行业人才。

深化“三教改革” 激发职业教育新活力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水利工程测量课上,授课教师常允艳正在结合视频动画讲述三等水准测量的施测原理,并示范操作重点讲解施测方法,在启发学生产生“实干兴邦”的担当意识的同时,突破教学难点,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要依据水利和测绘行业企业规程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拟定教学目标,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达到工程测量员的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岗位需求和考核要求。”常允艳说。

据了解,该课程已在专业群内所有专业推广应用,惠及2600多名学生,同时,总结出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课程思政等案例已在全校进行推广应用,也与多所同行院校进行了交流分享。这也是重庆水电职院“三教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

教师、教材、教法都是事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获取、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道德养成。一定意义上说,抓住“三教改革”就抓住了“双高计划”建设的“牛鼻子”。

在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之下,重庆水电职院全面开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工作。

“三教”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师”,“谁来教”是育人根本问题。学校通过校企联合共聘共用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教师可在合作企业熟悉了解生产业务流程,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聚焦智慧企业和依托同类合作企业,周期性开展专业教师进企业轮训,提升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能力;依托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校内外优质资源,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形成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教”改革的载体在于“教材”,“教什么”决定了学生“学什么”。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编制反映企业生产实际,且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教学内容,编出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每3年完成一次教材全面修订任务,使教材内容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

“三教”改革的核心在于“教法”。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重庆水电职院摸索出一套适合培养学生的方法与路径,即采用知行合一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一个典型岗位、讲清理论、练会技能,再延伸到同一类企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N个知识能力点。同时,提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效,让学生从水利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中汲取滋养,感受磅礴力量。

“双高计划”明确提出要求,在教法改革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课堂教学过程。为此,学校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推进智慧教学,规范在线教学管理,利用大数据实施“成果导向”的过程性考核,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目前,学校已同企业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20余本,建成《文明在水之洲》等市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余门,其中《水工建筑物》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市级教学资源库3个。

“三教”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如今,学生到课率稳定在99%以上,课堂教学互动反馈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教学目标达成度为95%以上;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88项次、省部级奖项320项次。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日益提升,真正为学生创造“人生出彩”机会,落地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重庆水电职院充分发挥教师“第一资源”核心作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深入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何霜 陈锐)

2.jpg

来源:重庆日报,2023-01-12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