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 “教学新星奖”获奖人物系列报道⑤西南政法大学马勇:亦师亦友“小马哥”

2022-09-16 admin 716

核心导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前仆后继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踏时代浪潮而来,在教书育人的一线工作中,发着自己的光和热,温暖学生,照亮未来。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份沉甸甸的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和“教学新星奖”获奖名单正式出炉。这不仅是为全市教师献上节日厚礼,更是为无怨无悔扎根重庆高等教育的杰出教师点赞。

让我们一起走进获奖教师们的教育故事,为他们喝彩!

1.jpg

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新星奖”获得者——西南政法大学马勇。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郭晓彤)大部分的人很难将职业需要与个人兴趣融为一体,但西南政法大学教师马勇却很幸运地兼而有之。他把对教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化为绵延不绝的动力,支撑他走过泥泞,在曲径通幽处觅得一份宁静的欢愉。

马勇,如今是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是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获得过重庆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20年重庆金平法学教育基金会柯泰教书育人奖、2021年重庆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组一等奖、2022年“西政好老师”等荣誉。可曾想,他也有过迷茫与挫折的时候。

上好课≠教好书” 在挫折中成长的教学探索

执教之初,马勇的教学之路就遭遇挫折。怀揣着满腔热血,为上好每一节课,常常备课到凌晨一两点,但却反响平平。必修课有同学提出申请想去上隔壁老师开的同一门课,选修课则有很多学生只看手机不看他。他为此失眠过、质疑过,陷入了自我怀疑。

为上好每一堂课,马勇想方设法主动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从点滴处着手来完善课程。早期上过马勇课的同学都知道,填写问卷匿名“吐槽”是结课的保留项目:有人抱怨课件杂乱,有人直言听不懂,还有人说课间播放的广场舞音乐承受不来。这一张张的小纸条也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马勇突然发现,那些他以为毫不重要的细节,其实都在不经意地影响课堂体验。他也渐渐领悟到,所谓上好课并不等于教好书,所谓好老师也并不是用自己的十桶水去灌满学生的一桶水,而是用自己微弱的星星之火去点亮孩子们头脑中的璀璨星空。自此以后,他开始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层面,研读了大量教育学的书,并尝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去教授课程,这一次他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站稳讲台后,马勇更能收放自如,开始尝试翻转课堂、双师同堂、法律诊所等多元教学形式。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加上生动幽默的语言,深藏机锋的发问,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教学新秀,终于迎来了展现自己的机会。2016年,他在重庆市总工会主办的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人文社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评委专家评价其教学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流畅的教学语言、自然得体的教态仪表、发人深省的教学内容”。

由于教学技能突出,马勇又在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并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他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持续对课程进行创新,在2022年获得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组一等奖。由于教学业绩突出,马勇多次受邀协助参与西南政法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指导工作,担任华东政法大学教学创新等比赛的校外指导专家。

以学生为中心” 严爱相济的良师益友

学生常常会给自己喜欢的老师一个昵称,马勇的学生亲切地称其为“小马哥”。他信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像朋友一样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他都会耐心倾听,循循善诱地给予启发和思路,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清华大学2020级法学硕士叶子轩回忆道:“我是在大二的《房地产法》课上遇到马老师的。当时,我对课上讲到的‘一房二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借助课余时间向马老师请教这方面的问题。在马老师的指导下,我不断查阅资料,并在马老师的反馈下尝试进行简单的写作,最终形成了对此问题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段求学初期的学术训练经历开拓了我的眼界,锻炼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宝贵的回忆。”

马勇在课堂教学中的真诚付出,也得到了学生的真诚反馈。2020年的《消费者保护法》班结课之际,QQ群中上百位同学纷纷刷出“粉圈式”的鼓励:“勇哥勇敢飞,马粉永相随”。很多学生在评教系统中写下了表达喜爱之情的留言,比如“小马哥yyds”,“课堂教学能够做到形散而魂不散,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教学内容的结合,一堂课下来一气呵成,每每下课铃响都仍然觉得意犹未尽”,“老师十分重视和同学的互动,聆听学生的想法,让我们感觉很亲切,并且自己的想法得到重视;偏颇的或思虑不全的部分会被得到及时纠正,所以我们也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多时候其实内心很紧张,但老师很和蔼”。

山东政法学院的交换生也对马勇的课堂印象深刻,甚至让该校的不少学生也有耳闻。该校本科生宗帅在离校后专门发来感谢信:“小马哥的教学是教科书级的,既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解决实践的问题,理论的讲解也很接地气,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隔阂感,讨论很自由,从前我不理解良师益友这个词,现在我逐渐有了体会。”学生的热烈回应让马勇无比感动,并且更加坚定了努力的方向。

2.jpg

马勇与学生。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我是不怕麻烦的人” 润己泽人的课外指导

一位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越了教室的四壁,因为好老师即使在课堂之外,也总是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在担任本科生导师期间,马勇多次开展读书会、座谈会等活动,邀请检察官、法官和律师对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指导。他还被校团委聘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的指导老师,定期指导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活动。

与此同时,马勇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也是出了名的严厉。一篇论文从选题到定稿修改10多遍是常态。他常对学生说:“你们不要怕麻烦我,因为我是不怕麻烦的人。” 他近三年培育了4篇校级百篇一流作品,成功指导8个学生团队申报各级三创项目。

不少学生即使毕业之后,也寄来卡片告知生活的新城市或是随性地交流生活点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王伟龙,在经过激烈竞争入选院刊编委会的第一时间,就和马勇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我在笔试和面试中几乎把您教给我的东西都用上了。越来越觉得,半年多毕业论文的指导,最重要的不是那张一流作品的证书,而是之间学到的东西还有结下的师生情谊,非常感谢您!”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的张天翔,经常会和马勇讨论研究心得,每有作品发表还会将刊物寄送马老师。他说:“我曾经有幸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经济法的基本知识。老师带领我发现自己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兴趣与爱好,引领我进入学术的大门。”

这些共同经历的种种过往,这些明媚温暖的牵挂祝福,也汇聚成生命的暖流,反过来为马勇提供着内心的力量,让他纵在低谷时亦能“满血复活”。同时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也让他不会和学生的心理状态脱节,让他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

真正的热爱不是烟花般灿烂却易逝,而是涓涓溪流,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教学创新难免也会遇到瓶颈期,产生再难突破的焦虑感,而每一次试错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认可。但马勇依然不惜工本地自我“折腾”,同一门课每学期的讲授内容都力争有新意。他拒绝无聊和重复,与年龄代沟作战,将所有的热爱都藏在了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从而在平淡的工作中享受这份小小的“鱼之乐也”。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9-16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